【潮商报道】北京潮商会会长张章笋等应邀出席汕头市建设自贸港调研座谈会

2018年3月11日,由汕头市政府主办的“汕头市建设自贸港调研座谈会”在北京潮商会馆举行。

座谈会特别邀请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汕头市政府顾问郑新立;出席座谈会的特邀嘉宾有:潮籍全国人大代表张俊勇,潮籍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纪海鹏、黄楚标、陈伟忠以及北京潮商会会长张章笋、执行会长陈才雄、常务副会长陈子丹、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建轩,万国集团副总裁舒友平,黄孟复主席秘书刘琦波等;出席座谈会的专家组成员有:美国潮商会会长林志斯,北京潮商会常务副会长、美国潮商会创会会长林辉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陈永杰,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原司长郭克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森,北京市支援协作促进会副秘书长兼投资部长郭德安等。
汕头市政协主席谢泽生、汕头市副市长林广华、汕头市政府驻京办主任彭纯强、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汕头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冬雷等也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汕头市副市长林广华主持。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充分肯定了潮汕地区近几年的发展成果。黄孟复主席指出,汕头市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为潮商建设家乡创造新的发展氛围、凝聚潮商力量建设美好潮汕家园的好时机,同时也对潮汕地区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黄孟复主席还特别强调,相关部门要加强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各地潮商回家乡投资参与建设,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小香港”“小深圳”创新型城市。统筹规划汕头、潮州、揭阳等区域协同发展,依靠专家团队、政府支持、潮商力量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把潮汕人的财力和国家政策用到极致,积极探索潮汕地区对外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共同推进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北京潮商会会长张章笋作为特邀嘉宾,特别指出申报自由贸易港的题材非常好,汕头作为首批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有良好的贸易基因、深水码头以及几千万潮商等区位优势和历史优势。张章笋会长表示自由贸易港应从粤东副省级中心城市的大战略构思和定位来作顶层设计,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一是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有长远的产业布局和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突出自由港产业方向,发挥进出口贸易经济优势和跨境电商优势,由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让潮汕地区的发展真正兴起一场新动力、注入一股新希望。二是要加大力度推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拓宽辐射面,为福建、江西和整个粤东地区的物流、商贸往来创造便利条件。三是产业布局要覆盖粤东地区,共同参与,协同发展,并建设汕头东部核心区,集商务、金融等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和智能化新城区,以此对整个粤东地区新发展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潮商会常务副会长、美国潮商会创会会长林辉勇作为专家组的代表之一,他表示非常赞同大家的看法。并对汕头申报自由贸易港提出几点看法:一是各地区发展方向略有不同,粤东、粤北、粤西与大湾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粤东、粤北、粤西与大湾区的差距。二是要考虑自由贸易港覆盖面有多大。基础配套设施与经济政策优惠是否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和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使投资者感受到自由贸易港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经济优势。三是要全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认真调研、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形成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争取早日获得中央相关部门的批准。
参加座谈会的潮籍全国人大代表张俊勇,潮籍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纪海鹏、黄楚标、陈伟忠等也纷纷表示支持汕头市申报自由贸易港这一方案。分别从怎样发挥和利用好外侨投资资金、如何凝聚海内外潮商力量、对自由贸易港准确定位、做好总体规划、引进华侨人才和高新技术等不同角度阐述汕头申报自由贸易港的个人观点及建议。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汕头市政府顾问郑新立指出,汕头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四个理由:一是积极参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金,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可以吸引和留住潮汕人才和借鉴外来经验;四是动员和发挥全球特有的潮商优势,实现融合发展。
美国潮商会会长林志斯表示,从国家的大战略目标到地方经济区域的平衡发展来推动这个项目非常可行。林志斯会长指出,企业家的责任就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感谢各位企业家从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等各方面来支持这个项目的推动,为整个粤东地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一点贡献。
汕头市政协主席谢泽生、汕头市副市长林广华等感谢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本次全国两会提出汕头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建议和提案,表示将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充分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位乡贤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潮汕地区发展,争取申报自由贸易港工作尽快获得国家批准。
座谈会议后,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胡剑江等向北京潮商会会长张章笋等致送纪念牌匾;北京潮商会执行会长陈才雄等向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胡剑江等回赠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