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 首页/ 商机聚焦/ 正文

金砖国家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大亮点。各国行长对美国国会阻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非常失望”,要求美国落实改革方案的“时间表”,表示如果届时美国仍未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排除绕开美国寻求“替代性改革方案”的可能性。

 

       4月17日,有消息称,金砖五国已就成立外汇储备池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取得重大进展,所有筹备工作或赶在金砖国家7月峰会前完成。

 

       “金砖五国”成立外汇储备池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旨在替代现有的以欧美为主的IMF和世界银行的部分功能,借以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但是金砖五国在这一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现在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有三:一是美联储退出QE会导致一些国家的本币急剧贬值或资金流出;二是由于美国国会的阻挠,IMF份额改革陷入僵局;三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较大。

 

       IMF改革受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改革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就一直是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一大诉求。虽然在2008-2010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发达国家认识到必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否则无法让新兴经济体参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但2011年以后,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改革国际金融治理结构的意愿逐渐消退,甚至一些国家开始“阻挠”改革。

 

       4月10-11日,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和金砖国家的财长央行行长会议显示,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大亮点。各国行长对美国国会阻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非常失望”,此次会议给出了要求美国落实改革方案的“时间表”,表示如果届时美国仍未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排除绕开美国寻求“替代性改革方案”的可能性。

 

       关于世界银行的改革,央行行长会议对金墉行长领导下的世界银行改革进展表示欢迎,认为国际开发协会第17次增资目标成功实现,世界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增强其贷款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世界银行服务客户的能力。关于未来的改革,世界银行可充分利用在资金动员、融资工具创新、项目开发、全球号召力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资本更多流向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性领域,为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世界银行也可与区域开发银行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私人部门资金的有效方法,加强旗下各机构的协调配合,提高机构和业务效率,促进发展经验共享,支持南南合作和区域合作,更好地向客户提供以实证为基础的发展解决方案。

 

       金砖两手准备

 

       金砖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治理改革上的摇摆不定有所防备。作为改革的推动者,金砖国家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改革新战略,以双向资金合作为基础,系统发挥作为股东国、借款国、捐款国、发展经验来源国和新型发展伙伴多重角色的作用,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包容式增量改革”:继续加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和机构治理参与,做好新型管理者;继续保持贷款合作相对稳定,利用国际资源服务国内改革与发展;适当扩大捐款规模,增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通过发展理念双向交流,实现以知识交流推动贸易、投资和技术等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资源和平台“借船出海”,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也加紧建设新型国际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工具和融资条件,实现国际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求。

 

       具体到操作层面,一方面,金砖国家继续加强与传统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与完善。最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金砖国家联合向IMF注资,其中中国430亿美元,俄罗斯、印度、巴西各100亿美元,南非20亿美元。2013年中国又积极参与了世行国际开发协会第17期增资,大幅增加了对世行的捐款,达到了3亿美元,体现了对低收入国家和世行的支持,对世行成功完成此次增资起到了引领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和世行内部的广泛赞誉。

 

       另一方面,金砖国家也加紧推动建立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将外汇储备库提上议事日程。2012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德里举行的第四次峰会上表示,“我们探讨了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可能性,以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并作为对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促进全球增长和发展的补充。我们指示财长们审查该倡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2013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峰会上指出,“由于长期融资和外国直接投资不足,尤其是资本市场投资不足,发展中国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这限制了全球总需求。金砖国家合作推动更有效利用全球金融资源,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积极贡献。根据财长们的报告,我们满意地看到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是可能和可行的。我们同意建立该银行,银行的初始资本应该是实质性和充足的,以便有效开展基础设施融资”。

 

       2014年7月,即将于巴西召开的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极有可能宣布正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

 

       筹建两大机构

 

       随着金砖国家这种新的改革战略逐步实施,国际上关于金砖银行和外汇储备库要取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声音不断高涨。在这样的形势下,客观理性地看待金砖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其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真实目的,格外重要。

 

       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动员资金弥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以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起到“补充”作用。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报告,到2020年以前,非洲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大约是每年93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也提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是每年8000亿美元。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的行长卢西亚诺·库蒂尼奥指出,巴西在2013年投资300亿雷亚尔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比上年增长了22.5%,但相对于实际需求来说,仍然有相当不足。对南非而言,根据南共同体的计划,到2017年,南部非洲基础设施融资的缺口是200亿兰特,而其中只有35亿兰特可以通过公私伙伴关系的方式筹得资金。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二十四国集团(G24)指出,发展中国家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是1.5万亿美元,而投资的资金只有8000亿美元左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融资能力受到明显的政治因素的限制。以印度为例,印度一直依赖世界银行的贷款来支持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世界银行总资本金数额不愿扩大,导致印度从世界银行可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因此,从资金需求上,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或者南南银行非常“有必要”。

 

       从外汇储备库来看,2012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墨西哥G20峰会期间举行非正式会晤,首次提出要财长和央行行长们探索设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应急储备安排”)的可能性。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峰会明确,“建立一个‘自我管理’的应急储备安排具有积极预防效果,将帮助金砖国家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提供相互支持,并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2013年9月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明确外汇储备库初始规模1000亿美元中各成员国的出资比例,其中,中国出资410亿美元,为最大的股东,巴西、俄罗斯、印度各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

 

       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属于“自我管理”的性质,即由金砖各国的央行分别划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共同的储备基金,再由该储备基金签署协议委托各成员国在非危机时期分别管理各自的出资,在危机发生时集中用于短期资金救助。因此,金砖国家不必实际出资,本质上类似于“多边货币互换协议”。发生金融危机时,危机国按约定汇率用本币购买外汇储备库的可用额度,约定时期结束时再赎回本币。虽然外汇储备库初始规模并不大,但有利于遏制投机者的恶意炒作行为,平抑资本市场波动,防范金融风险,在现有的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新的防线”。(作者单位系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cccb168 或查找公众号 北京潮商会微刊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