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 首页/ 商机聚焦/ 正文

汕潮揭产业一体化发展初探

 一、引言

201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粤东调研时明确要求,由汕头市作为牵头城市,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同城化”。同年11月,汕头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报告指出,要按照省的总体部署,汕头作为汕潮揭一体化牵头市,站在大粤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民生事业为切入点,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环保、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推进同城化发展。2012年1月,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长朱小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汕潮揭一体化发展”,这意味着“汕潮揭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明确。《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则提出,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加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的对接,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近日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则提出未来五年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明确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圈为基础的区域间整体竞争。而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载体,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产业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与重要内容。汕潮揭三市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应发挥各自优势,规避恶性竞争,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发展。

二、汕潮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个地级市。2011年,粤东四市总面积合计16195平方公里,占全省 9.1%;常驻人口1688.63万人,占全省16.2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合计3838.88亿元,仅占全省7.53%;人均生产总值2273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90亿元,占全省的3.48%。粤东地区发展中存在经济规模较小,人均指标偏低等问题,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步伐相对滞后。

表1 2011年粤东地区与广东省主要指标对比表

\

数据来源:汕头市统计信息网、潮州市统计信息网、揭阳市统计信息网、汕尾市统计信息网、广东省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信息网。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为5.0:49.8:45.2),产业层次不够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表2 2011年粤东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

数据来源:汕头市统计信息网、潮州市统计信息网、揭阳市统计信息网、汕尾市统计信息网、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综合来看,粤东地区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导致粤东地区出现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市地理位置毗连、优劣势大体相当,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和互动关系,导致区域经济协调性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局面。产业同质化也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有限资源竞争加剧,大大影响了各市发展空间和区域的整体发展。

通过对部分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产业一体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特定的区域内,毗临的城市或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方向同一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产业协作,加速产业融合,实现区域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产业一体化形成的标志是产业分工差异化和产业关联最大化。

产业一体化对促进汕潮揭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乃至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推动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能够打破汕潮揭三市之间产业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从产品研发到原材料选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开发、销售流通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的“全域”布局;能够有效实现汕潮揭三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内部不合理竞争,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量

推动产业一体化存在三大驱动力量,即:政府调控力、市场驱动力和民间组织促进力。

1.政府调控力:推动力量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其所辖区域的经济有很强的干预作用。政府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以政府合作来推动区域产业一体化,是通过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共同行动,以市场化为导向,从政策制定、规划调整和创造一体化的产业环境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最终作用于区域产业整合,为区域内产业一体化提供制度平台。

2.市场驱动力:主导力量

产业一体化本身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驱动的最终结果。市场驱动力的产生,其本质原因是各类市场要素的分布存在区域差异,由此产生区域间产业分工。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合作与双赢将成为企业间的运作方式,产业间的协作与融合便成为新阶段发展的必要形式。

3.民间组织促进力:辅助力量

民间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组织中的行业协会等具有双向传递信号功能,能够帮助企业收集信息、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同时,广泛收集和整理企业信息、市场动态和经济参数,及时反映给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信息的集聚和反馈,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区域内形成彼此协商和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对推动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存在积极作用。

四、推动汕潮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汕潮揭三市地域相连、人文相近,同根同源、关系密切,推进一体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推进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加强政府间合作,进行共同推动和扶持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区域内产业合作模式,推进区域内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

1.基于政府调控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现行的行政体制和政策差异,汕潮揭三市行政区划和部门壁垒成为推进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政府职能首先应当是实现区域内市场一体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区际利益,消除行政分割与障碍,营造有利于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环境,通过制度规范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

(1)发挥政府促进作用,营造一体化有利环境

由汕头市牵头,汕潮揭三市政府联合搭建一体化发展平台。加快三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服务机制,完善物流、金融、人才等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可考虑以下措施:完善三市区域内一体化的交通、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减少甚至取消三市区域内对人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成立汕潮揭三市区域性开发银行;打破汕潮揭三市银行贷款发放的地域限制,推动各银行开展异地贷款业务;设立汕潮揭三市共同的商业化产业发展基金等。

(2)建立产业协调机构,完善产业协调机制

产业一体化是汕潮揭三市一次利益再分配,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在目前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可考虑建立制度化的跨市产业协调组织机构,破除三市间存在的行政壁垒。可设立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工作联络协商机构,建立三市产业一体化联席会议机制。该机构作为专门处理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事务的专设机构,从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前景出发,通过协商,进行统一规划,探索三市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三市生产要素对接互补,联合制定和实施汕潮揭三市产业规划,引导三市产业有序发展并进行监督与协调。

2.基于市场驱动力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一个产业分工与协作、逐渐融合的过程。

实现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应根据三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要素禀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通过在三市构成的大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三市间不同产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在城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增量合作,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产业形态,最终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将汕头市打造成为汕潮揭三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以三市的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陶瓷、五金等传统制造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促进三市金融业全方位协作。争取有关金融主管部门支持,三地尝试共创潮商银行,引导三地金融机构在区域内按一体化标准优化机构设置与网点布局,整合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实现汕潮揭金融机构跨市经营和三地金融市场融合发展。

促进汕头、揭阳两市以海港、空港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的相互配套、相互协作。加强临港经济合作,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扩大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促进汕头市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潮州市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整合汕潮揭三市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横向一体化发展,将三市打造成集商务度假、会议旅游、城市观光、美食购物、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商务旅游胜地。

引导三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玩具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相互融合,增强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引导会展业、文化创意业与玉器制造业相融合,进一步擦亮“亚洲玉都”、“中国玉都”品牌,大力发展阳美玉文化产业、玉器展销业,促进玉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升级,着力促进特色文化与特色经济的融合。

汕头电子信息产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契机,利用应用型信息技术大力实现汕潮揭三市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陶瓷、五金等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进行技术革新和程序革新,改进生产过程,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并创造新的增长动力。

3.基于民间组织促进力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行为。但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有失灵的时候,政府与企业这两个层次间的跨度较大,需要有一个中间层次来承上启下,民间组织的协同治理职能恰好弥补了上述缺陷,是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力量。

(1)发挥行业协会力量,促进政府与企业的沟通

促进汕潮揭三市各个行业协会相互联合,利用所拥有的信息优势和行业知识对三市的行业发展政策进行研究和磋商,消除阻碍行业发展的壁垒,加快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在汕潮揭三市的企业间的流动,制定能够实现“多赢”的行业发展政策建议并传达至三市政府,促成三市政府行为的一致性,保障区域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2)发挥企业和商会力量,建立各行业交流机制

促进汕潮揭三市的企业和商会之间进行经常性研讨,不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展览会、信息交流会,建立信息网络,配合政府推动三市经济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可考虑启动汕潮揭三市“企业家论坛”,推动三市企业家交流的蓬勃开展,并组织汕头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五、小结

推进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应按照优势互补、相互开放、互相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力,加强三市政府间合作,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和优化环境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推进区域内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并借助民间组织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cccb168 或查找公众号 北京潮商会微刊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