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 首页/ 商机聚焦/ 正文

揭阳:借外脑给跨越发展“补短

         揭阳正在掀起一股“合纵连横”的“旋风”。

8月24日,揭阳一口气分别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省经信委、省文化厅等10家合作单位签订了11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金融、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连同此前与华南师范大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旅游局等合作伙伴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到1年时间,揭阳已经与13家“大款”建立了多项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来实施,如此大手笔、大气魄地引进外脑外力,这在揭阳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即使在广东省地级市中也比较罕见。”有关注揭阳发展的专家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陈作成 达海军 通讯员 林少敏 陈少平

“木桶定律”

当前的揭阳面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两大使命,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教育、科技、金融等要素的强力支撑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木桶能够盛水多少,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谈到揭阳与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初衷时,市委书记陈绿平引用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论进行阐述。

那么揭阳的“短板”何在?陈绿平在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从经济发展来看,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发展模式依然粗放;从社会建设来看,社会事业滞后,社会管理压力较大;从文化建设来看,反映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有待提升”。

市长陈东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一针见血地指出,“揭阳既要完成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资本积累,又将面临土地、环境、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叠加制约,面临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化解‘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所带来的风险等艰巨任务。”

自知者明。“木桶定律”也告诉我们,若要有短板的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揭阳选择的是后者。

但加长“短板”谈何容易。正如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揭阳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是很快的时期,但与此同时,支撑快速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又相对比较匮乏,这就形成了发展的“二元悖论”。

面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教育、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强力支撑的发展诉求,揭阳开始频频物色“对象”,并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傍科技、智力、金融等各式各样的‘大款’,助推揭阳完成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两大使命。”陈绿平表示。

频傍“大款”

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难题,揭阳与北大光华学院、首农集团等13家合作伙伴签订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省文化厅协助揭阳市加快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和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共建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共同打造‘乡乡乐起来’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是省文化厅与揭阳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之一,也是省文化厅首次与一个地级市的政府签订这样的协议。

省文化厅只是揭阳找到的“大款”之一。揭阳这次显然是“多方结盟”——今年2月21日,揭阳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提出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干部培训、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2月29日,揭阳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南方(揭阳)潮汕文化产业园建设,将其打造成粤东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极;6月4日,揭阳与省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提出共建“广东省商务生态旅游示范区”,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揭阳新兴支柱产业和幸福导向型产业;8月24日,揭阳更是一口气分别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首都农业集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省经信委、省文化厅、广东证监局、南方医科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省农科院、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合作单位签订了11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至此,不到一年的时间,位居偏远粤东的揭阳就傍上了13家“大款”,既有权威部门、著名院校,也有领军企业,分别签订了达14项之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了教育、科技、金融、管理、农业、信息、医疗等各个重要领域,合作内容包括智力和人才支撑、产业转型与升级、金融改革与创新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

而对于“大款”的选择,揭阳则有着自己的“原则”。陈绿平、陈东多次亲自上省赴京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入“考察”。“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我们主要着眼于助推揭阳加快发展、转型升级。”陈绿平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针对揭阳在发展中面临的紧迫性问题,从而有目的性地选择合作伙伴。

“揭阳战略”

坚决反对作秀和形象工程,揭阳已将签订和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来实施

“揭阳既等不起,也耗不起,更玩不起,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一位参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工作人员透露,为推进所签订协议的落实,双方不仅制定了时间表,工作更具体到以数据来量化。

揭阳将签订和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来实施。陈绿平介绍,每次签约仪式结束后,揭阳都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对合作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位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确保各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推进。

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揭阳已经开始从各个协议中受益。

作为揭阳市与华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在今年上半年举行落成典礼之后,秋季招生已经面向粤东地区全面启动。

在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合作方面,今年8月份,揭阳成功举行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及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投资超千亿元的1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就包括南方报业投资的潮汕文化产业园,现在各个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此外,揭阳从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各选出一百名领军人物,分期分批组织培训,首期组织115名民营企业家到北大光华学院培训,近期又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训,通过与知名院校加强合作,加大培训力度,揭阳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队伍渐已成形。

“作为意在助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新举措,揭阳大手笔引进外脑外力值得期待,也是为其他地区探路。与传统的招商引资相比,外脑外力的引进,更需要新的理念和大的气魄。这让揭阳突破发展基础的桎梏和区位条件的限制,为发展打开了开阔视野和广阔空间。”一位长期研究揭阳发展的专家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专家观点

要做好“实化”

框架协议路线图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揭阳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是很快的时期,但与此同时,支撑快速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又相对比较匮乏,与多家合作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谓是解决制约揭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虽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不是揭阳的首创,但如此密集地与10多家单位签订10多项合作项目,就省内的地级市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这也说明揭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发展的障碍所在,并且这些障碍有了非解决不可的紧迫性。”陈鸿宇表示。

陈鸿宇认为,揭阳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问题为导向,非常具有针对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靠目前揭阳自身的基础和力量,还不足以支撑起“打造粤东发展极”的重要目标,因此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力、外脑、外资等资源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现实所需;框架协议涉及科技、教育、金融、文化、人才等领域,又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抓到了今后发展的关键点。

为落实好这些框架协议,陈鸿宇同时建议,首先揭阳要摆正自己的定位,揭阳既是合作伙伴,更是服务提供者,要为协议的推进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其次是要让双方都得到好处,互利互惠,深化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实化”框架协议路线图,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切实利用这些合作推进揭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揭阳跨越崛起。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cccb168 或查找公众号 北京潮商会微刊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