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限塑"令行禁未止有识之士呼吁转换消费观念

    揭阳市民郑阿姨每次去超市买菜,总会把一个环保袋折好放在自行车车篮里,这个习惯始于5年前。


    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然而这5年,塑料袋没有退出市场,依旧被广泛使用。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市民已渐渐习惯带可反复使用的塑料袋或环保袋去超级市场购物,但农贸市场、小商店里,塑料袋仍大行其道。市民普遍认为,实施5年的“限塑令”已经过了“风口浪尖”时期,“限塑”要取得更大成效,改变消费方式、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是关键。


超市用“塑”要花钱


    “限塑令”出台后,市区多家大型超市的塑料袋都是有偿提供的,其售价从每个0.1至0.5元不等,这也使得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有所下降。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台,记者看到,消费者基本上都是自带环保袋前来购物。记者在一个收银台前站了一会,发现结账的10名顾客中只有1人购买塑料袋。“2008年‘限塑令’实行后,很多顾客都养成了自己带着环保袋来购物的习惯,但仍有少部分顾客会忘记带或不带。”收银员小郑告诉记者,自备购物袋的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而年轻一点的顾客购袋的比较多。


    一些顾客碍于超市塑料袋要收费打起了“擦边球”——用店内免费提供的卷装保鲜袋充当购物袋。在市区另一家超市,水果摊位边放着好几卷卷装袋,大部分顾客都只撕下一两个放蔬菜和水果,等待称量,但也有少数顾客撕下五六个放进购物车。在收银台,记者看到个别消费者把卷装保鲜袋当成购物袋,装上一些体积小、零散的商品。“‘限塑令’实行后,店里卷装袋的使用量居高不下,但这毕竟是免费提供的,我们也不方便阻止顾客。”该超市一名工作人员小林告诉记者,一些顾客会撕两三个卷装袋代替几毛钱一个的购物袋。


    农贸市场我行我“塑”


    与超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众多农贸市场、街头商店、流动摊点,依然普遍提供免费塑料袋。


    清晨,市区农贸市场热闹起来,档主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几乎每个摊位的显眼处都放置着红白两种颜色的塑料袋。在一家猪肉摊前,一位大姐买了猪骨、猪肾,用俩塑料袋装好,她让摊主再给一个大点的袋子,摊主爽快地扯下给她。当记者问及摊主是否知道“限塑令”时,他摇头说不清楚,至于塑料袋的规格、厚度,更是一概不知。


    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摊主,提出同样的问题,记者几乎得到同样的答案。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免费为顾客提供塑料袋的行为,早在5年前的6月1日就被禁止。


    而对于“不提供塑料袋”的规定,几乎所有摊贩都认为这是“自断财路”。“这怎么可能呢?其他人都提供袋子,而只有我不提供,谁来买我东西啊。” 在榕城北门市场,卖鱼的摊主杨大哥说。另一卖菜的摊主林阿姨则透露,几乎没有摊位会使用价格较贵的正规塑料袋,市场上使用的超薄塑料袋价格低廉,算下来才3分到5分钱一个。而在卖点心的小摊上,摊主甚至将超薄塑料袋当成保鲜袋放食品,“限塑令”在这里成了一纸空文。


    绿色消费理念未养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限塑令”使部分市民有了少用塑料袋的好习惯,这种环保意识弥足珍贵。但更多的市民即使知道“限塑令”这一回事,却是收费的尽量不用,免费的照用不误。“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免费塑料袋回家还能废物利用,用来装垃圾。”许多市民都持这样的观点。


    “商家免费提供,消费者乐意接受,皆大欢喜之下很多人并不关心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现在人们仍习惯使用塑料袋,要想限制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学老师吴小姐对“限塑”的前景颇为担忧。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实施5年的“限塑令”已经后劲不足,如果只是单单依靠“限塑令”的“余威”来禁止违规塑料袋的使用,收效甚微。在“限塑”味变淡的今天,如何让其一“限”到底?市民普遍认为,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是“限塑”的关键。


    “塑料袋的回收价值很低,目前绝大多数都无法回收,因而很大一部分都散落在城市各处,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美感,还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环保人士郭先生认为,改善城市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除了政府应加大监管、宣传力度之外,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到“限塑令”的真正意义,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形成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养成少用、不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cccb168 或查找公众号 北京潮商会微刊 即可。